8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专委会主办、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三十一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CCIR 2025)在石河子市召开。来自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信息检索×智能体:新范式与新机遇”主题,共话领域前沿理论突破,探讨技术融合创新路径。

石河子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兴全参加论坛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介绍了石河子大学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成果,以及学校在信息技术相关学科专业与科研平台体系的布局与发展情况。他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际、校企在智慧农业信息检索、边疆治理智能决策等特色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前沿技术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马少平、信息检索专委会副主任窦志成以及大会主席陈竹敏分别致辞。他们均表示,期待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等形式,充分分享研究成果、深入交流学术观点,共同破解技术瓶颈、探索应用新场景,为信息检索与智能体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设置了主旨报告、专题讲习班、工业论坛、专题报告、青年学者论坛、新委员论坛、大会最佳候选论文报告以及评测报告等多个特色环节,内容覆盖理论研究、技术实践、产业应用等全链条,为参会者搭建了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在主旨报告环节,阿姆斯特丹大学院士Maarten de Rijke系统梳理了生成式信息检索的发展与挑战;清华大学教授朱军深入阐释多模态生成模型从虚拟到物理世界的演进路径;上海阶跃星辰科技有限公司CEO姜大昕系统阐述了大模型技术从模仿学习到强化学习的演进与实践经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车万翔深入剖析了长思维链的机理及其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前沿应用。
专题讲习班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翔、山东大学辛鑫分别就大模型对齐与知识编辑、离线强化学习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作了系统讲解;工业论坛上,小红书、华为等企业技术专家分享了大模型在内容平台的实际应用以及信息系统公平性研究相关最新进展,展现出产研结合的广泛前景;专题报告与圆桌会议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曹朝、复旦大学曹艺馨、电子科技大学邹杰,分别围绕智能体记忆技术、模型效用定律、对话式推荐系统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呈现了信息检索技术与智能体融合的深度探索成果;青年学者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陈旭、北京邮电大学白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岸等三位青年学者,分享了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社会模拟、个性化智能体构建等代表性研究;新委员论坛则为信息检索专委会注入新鲜血液,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成功入选。成果展示与评测同步推进:大会通过Poster交流、最佳候选论文报告等环节,集中展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彰显领域学术创新活力;评测报告环节详细介绍了2025年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挑战杯的组织评测情况与赛题设置,冠亚军等获奖团队还现场汇报了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作为信息检索与智能体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本次会议为行业专家学者搭建了深度交流、协同合作的平台,有效推动了领域内理论方法创新与跨学科协作。与会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未来将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加速信息检索技术与智能体的融合创新,为构建智慧社会、服务国家战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字:郭梦梦 刘雅辉 审核:张丽 终审:李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