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原石河子农学院系统科学系。1996年石河子大学正式合并,1999年4月成立了信息工程系,2001年4月发展为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年10月,学校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建设,挂牌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党委行政办公室、教学与科研办公室、研究生管理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4个办公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数据科学系和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5个系部。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NIIT))、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在全疆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中率先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专业于2023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有“农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交叉学科博士点1个;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电子信息”和“图书情报”2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生人数为2075人,其中本科生1827人,研究生248人。
2023年6月,学校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签署合作协议,以软件工程专业为切入点,实施嵌入式战略合作,采用与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合作办学的模式开展,简称软件工程(NIIT)专业。该专业2024年启动招生,首届2024级本科生188人。该专业引进NIIT优秀教育资源和前沿课程体系,采用双语教学和项目实训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与互联网创新人才。软件工程(NIIT)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NIIT软件工程师(DNIIT)国际认证证书。
学院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程序设计基础),省级一流课程3门(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学院拥有教职员工87人(专任教师61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10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35人,博士生导师3人。已取得博士学位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2人。教师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省部级人才12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首届兵团教学名师1人,石河子大学教学名师2人,石河子大学教学能手4人,石河子大学青年五四奖章2人,石河子大学“3152”学科带头人5人、青年骨干教师15人,获得新疆青年科技奖1人。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院始终坚守本科教学核心地位,以“四个回归”为指引,累计培育了6000余名莘莘学子,他们遍布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为国家信息产业、通讯、安全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拥有教学场所4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近5000台(件),公共实验室10间、专业实验室7间,教学实习基地19个。现有大数据导论、大数据专业实践教学、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一体化、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智能算力服务—深度学习集群、计算机公共教学实践等共计8大资源平台,建有计算智能与网络信息安全兵团重点实验室、兵团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兵团空间信息工程实验室、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技术国地联合实验室(新疆兵团)、遥感大数据与公共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兵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获批兵团创新团队2个。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90余项,立项科研总经费超1亿元。其中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未来新校区信息与大数据学院大楼建筑面积达22000平米,将为学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优质设施。学院立志在2035年之前建成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在石河子大学快速发展的同时,学院借助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机遇,先后同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多年来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目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进一步改革进取、真抓实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新型工科学院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至2025年4月)